首页 > 政策咨询 > 政策动态
> 返回列表

“铁饭碗”排名第一:军队文职!退役军人报考可加分!

2020年12月31日 来源:东方士兵网 阅读量:
随着教育的改革,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到2021年毕业生将达到九百多万,就业压力非常大。很多同学将目光放在公务员、事业编这些“铁饭碗”工作上面,但是,这些考试竞争十分激烈,报名条件也越来越高。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铁饭碗工作可以选择。在新鲜出炉的全国铁饭碗工作排行中,第一名到第五名分别是:军队文职人员、医生、高等院校教师、中国烟草、国家电网,第六名到第十名分别是:三大运营商、国有银行、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
 
今天重点给大家说一下:军队文职。作为铁饭碗职业中排名第一,最受大家欢迎的工作,军队文职不仅待遇高,而且报名门槛不高。军队文职是2018年才逐渐兴起的,一开始很多人以为这个职位都是从军队中选拔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军队文职主要是从事管理和技术性工作,不管是退役军人、应届毕业生或是社会人才都可以报考,并且很多职位对于退役军人来说更有优势。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军队文职相关内容:
 
一、报考条件
1、政治条件。
报考人员应当符合军队招录聘用文职人员政治考核的标准条件。
 
2、学历条件。
报考人员应当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报考在艰苦边远地区、岛屿的岗位,以及特殊岗位可不作全日制要求。驻艰苦边远地区、岛屿的单位定向招考军队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的配偶子女以及现役军人配偶,除教学、科研、工程、医疗专业技术岗位外,报考学历要求可以放宽至大学专科。报考护理、艺术、体育岗位的,可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3、资格条件。
报考人员应当具有招考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外,报考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以及博士研究生报考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不作资格条件要求。
 
4、身体条件
应当符合《军队聘用文职人员体格检查通用标准(试行)》规定的标准条件。
(1)身高:男性身高160cm以上,女性身高155cm以上;
(2)体重:男性:不超过标准体重的30%、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女性: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备注:(标准体重kg=身高cm-110)
(3)视力要求:任意一眼矫正视力低于0.8(标准对数视力4.9)。明显视功能损害眼病者,不合格。
整体来看,对于身高体重以及视力虽说有要求,但是要求不像军人那么严格,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还是可以满足条件的。
 
5.专业条件
对于专业而言,涉及专业广泛,各大类专业都基本有所涉及,如:航天工程(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学位)、生物学遗传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等。整体来看,涉及专业广泛,基本上可以满足考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竞争比
参照关注度比较高的国考,军队文职的竞争比国考要低很多。2018年国考竞争比约为49:1,军队文职竞争比约为14:1;2019年国考竞争比约为87:1,军队文职竞争比约为18:1。
三、薪资待遇
军队建立统一的文职人员工资制度。文职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其中基本工资由岗位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组成;基本津贴补贴主要是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军队服务津贴+特殊津贴补贴+奖励工资组成。福利待遇以现役军官为参照,工资水平与现役军官基本相当,总体上高于地方同类人员。发到个人的一般工资水平为:本科毕业确定为专业技术十三级,工资标准为9000元左右;硕士研究生确定为专业技术十二级,工资标准为9500元左右;博士研究生确定为专业技术十级,工资标准为11000元左右。(以上均以高校毕业生为例,含住房补贴)-
四、退役军人优待加分政策
★ 军队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的配偶子女,理论考试成绩加10分;
 
★ 现役军人、当年退役军人、在职病故军人和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的配偶子女,以及在军队工作年限满5年以上的未纳编原社会招聘文职人员、社会聘用人员和服役年限满5年以上且被评为优秀士兵(或获得嘉奖)以上奖励的退役优秀大学生士兵,理论考试成绩加5分。
 
★ 军队派遣执行一线新冠肺炎防控救治任务的未纳编原社会招聘文职人员、非现役公勤人员、社会聘用人员和退役大学生士兵,在符合上述规定加分条件的基础上,理论考试成绩可以再加5分。
 
★ 属于军队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的配偶子女的,累计加分不超过15分;
 
★ 属于现役军人、当年退役军人、在职病故军人和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的配偶子女的,累计加分不超过10分。
军队文职招考是这一两年才兴起的“编制”工作,整体的竞争难度较低,成功上岸的几率较大,所以想要报考的“战友”们要抓住机会了,预祝各位金榜题名!

Copyright © 2018-2020 四川省菲林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2016278号-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科华北路141号附1号、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201室